當前位置:蜀繡資訊 > 行業新聞

蜀繡精髓:針下無魂蜀繡無神

發布日期:2016-09-09 17:00:43 訪(fang)問次數:2094

蜀繡精髓:針下無魂蜀繡無神
四川在線-華西都市報消息  ■本期嘉賓:成都市群眾藝術館副館長雷音■四川省蜀繡工藝美術大師孟德芝

  新聞源:

  本月9日,有著半個多世紀歷史的
成都蜀繡廠將召開職工大會,對改制方案進行討論。成都蜀繡廠工會主席、四川省蜀繡工藝美術大師孟德芝介紹,成都蜀繡廠初定以1200萬元,將所有有形資產及無形資產賣給成都一家公司。

  就在今年12月,國家將組織專家,對全國各地申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審定,確定中國第一次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此后,這些項目將有望參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評選活動。此前,蜀錦、蜀繡、成都糖畫、成都漆器、都江堰清明放水節等5個項目,已通過四川省級審定并上報國家有關部門。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都市群眾藝術館副館長雷音謂之為“守護我們的精神家園”。面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四面楚歌,我們應該以怎樣的眼光關注它們的過往與未來,本期嘉賓作出深度解讀。

  蜀繡之鼎盛 繡女選拔不亞超女

  楔入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遺產”一詞已說明非物質文化的價值與當前困境。然而,非物質文化是怎樣一步步淪落到“遺產”境地的?它們有著怎樣的過往?

  孟德芝:拿蜀繡為例,其實也有一個相當不錯的過去,可以說很輝煌,距離我們也不太遙遠。蜀繡在上世紀50年代有一次飛躍發展,因為政府扶持,分散的蜀繡藝人聚集起來成立成都蜀繡廠,使蜀繡技藝達到出神入化境界。上世紀70年代末,川西農家幾乎家家女紅,戶戶針工,人數達5000之眾。

  我是1979年高考落榜,頂替母親到蜀繡廠工作,師從著名刺繡大師肖福興。經過“文革”之后,蜀繡處于恢復期,已經有很多外賓來參觀。1981年,蜀繡廠從白云寺搬到草堂東路,工廠條件更好了。因為蜀繡廠是對外開放單位,到1985年,來參觀的外賓更多,每天廠里停滿汽車,外賓來參觀也購買,廠里效益非常好。導游也很積極,只要帶外賓來,就會有不錯提成。

  有錢了,蜀繡廠還裝飾了廠房,經常組織大家一起旅游。有一次到昆明旅游,全廠去了200多人,都是公費。還有一次到都江堰耍,也是全廠職工一起去,包的清一色日野高檔旅行車。一年365天,過任何節日都會發東西,那時不興發錢,但是大家心里已經很驕傲了———這么好的工作,這么好的待遇,感覺除了文藝界就我們活得最光鮮。上世紀80年代中期,也是蜀繡距離現在最近的一次鼎盛期。

  蜀繡廠本來就以年輕女職工居多,在1985、1986年又兩次招收繡女。進廠當繡女很難,先要筆試、面試,因為每天有大量的游客參觀,長相好也是繡女重要條件。就算現在這樣的條件也很苛刻了,要進廠當繡女,競爭程度不輸給如今的“超女”比賽。我們做的蜀繡要美,繡女長得也美,自從兩次招工后,蜀繡廠真是到了美女如云地步。每天下班,蜀繡廠門口都會守著好多小伙子,但是他們很難被繡女們瞧上。

  這種盛況一直持續到1994年,之后蜀繡廠每況愈下,現在廠里在冊職工122人,在崗的只有60多人,一線繡工只剩下10多人,年齡最小的也有35歲。

  蜀繡之沒落 利益驅使致針下無魂

  楔入語:蜀繡有3000多年歷史,從其誕生起,如今走入存在與消亡的關鍵時候。是什么原因致使蜀繡等非物質文化淪落到需要當“遺產”來保護?只有知道真正原因后,才能在保護中對癥下藥,使保護有的放矢。

  利益之痛:蜀繡精神逐漸喪失

  孟德芝:早在1992年,蜀繡廠實行繡女報酬計件制度,這種制度目的是要打破“大鍋飯”,充分激發繡女工作激情。但是管理方法不等于一道公式,可以化解任何管理上的難題。

  勿庸置疑,繡女報酬計件考核的確激發了她們的積極性,她們可以為工作自動加班,收入也高過其他企業職工。但是在打破一種病垢的同時,純粹的計件考核制度也使蜀繡廠積累起另外一種病垢。

  往往很多事情要回過頭才能看真切,現在看來,這樣的制度增加了產量,也使繡女們惟利是圖,高檔繡品很難出現。對高品質繡品的追求,不再是蜀繡廠的精神,它只隱藏在少數喜愛蜀繡的人心中,對蜀繡來說,這是個遺憾。

  上世紀80年代,成都蜀繡廠招兩批繡女,目的是要培養蜀繡接班人,在原來的基礎上更加壯大。但事與愿違,蜀繡廠逐漸不景氣,加之社會選擇面越來越寬,當初的繡女們要么找到好老公出嫁不再當繡女,要么尋找到另外的出路離開蜀繡廠。到1994年,當初擠破了頭才成為繡女的美女們,已經有90%的人離開,手中的繡花針是那么的利益,她們不再視繡女為驕傲。

  管理之痛:繡女棄針搞管理

  上世紀90年代,蜀繡已經出現人才斷檔,在管理中,卻又出現又一個紕漏———蜀繡廠技藝逐漸趨于“精”的繡女,往往會被提拔成干部,從而遠離繡花針,這是人才使用中的缺陷。我認為應該給予這樣的繡女很好的待遇,甚至讓她們起到核心帶動作用,但作用應該發揮到她最擅長的蜀繡中,而不是純粹的行政管理。

  我掌握了蜀繡獨特技藝和全部針法,并形成自己獨有風格,1992年,省政府授予“工藝美術大師”稱號。就在2001年,我也被提升,當了工會主席,出于愛好,之后只能在家里繡一下,這不能不說是人才資源浪費。

  我的長處是拿繡花針,別人認為在蜀繡廠是我最好的歸屬,但我不這樣認為,在工會主席位置上只能讓歲月虛擲。今年8月,我主動待崗,抽身出來回到蜀繡道路上去。由于任期沒滿,現在還是工會主席。9月,我成立了“夢苑蜀繡工藝美術大師工作室”,到現在沒休息一天,但是很充實。

  市場之痛:蘇繡低價滲透壓蜀繡

  孟德芝:蜀繡與蘇繡、湘繡、粵繡并稱中國四大名繡,被譽為“東方藝術明珠”。大概在1995年,民間蘇繡進入成都市場。這些民間蘇繡收購于江蘇農村,做工粗糙,雖然質量遠不及正宗蜀繡,但是外行也難以分辨出來。民間蘇繡采用低價滲透進入成都,早幾年對蜀繡影響并不明顯,也沒有引起太多關注。但是最近幾年,民間蘇繡已經對蜀繡形成很不利的市場壓制,致使蜀繡丟掉很多市場。

  如果公眾不僅僅了解蜀繡的名稱還有更多,那么品質低的民間蘇繡怎么能對蜀繡輕易市場扼制?到它們瀕危時的驚惶失措,也說明之前社會對非物質文化的關注存在缺失。

  蜀繡之觀點 進程中尋找精神家園

  楔入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其規模大,涉及面廣,在我國文化建設史上實屬罕見。進行大規模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意義何在?一個重要和深廣的原因,就是為了在現代化進程中尋找守護我們民族的精神家園。

  雷音:中國去年加入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締約國,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國際公約》的定義,非物質文化遺產具體表現為:1、口頭傳說和表述,包括語言、童謠等;2、表演藝術;3、社會風俗、禮儀、節慶;4、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5、傳統的手工藝技能。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在10年前還不現實,因為它們屬于精神產品,只有物質生活達到一個高度才能實現,現在我們已經有這樣的基礎。國家很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已經提到文化安全高度看待。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標志,內含民族特有的思維方式、想像力和文化意識,這也是守護我們的精神家園。

  建議政府支付津貼

  孟德芝:我收了幾名學生,其中一個叫毛小琴,29歲了,她家庭條件比較好,因為喜歡才學蜀繡。其他學生不一樣,是希望多一個謀生手段。我希望能免費教她們,能專心致志地學,事實上辦不到,我也要謀生,這是個矛盾。我建議政府為大師支付津貼,專心培養接班人。政府還可以成立大師工作室,可以教學生還可以研究創新蜀繡技藝。

  雷音:而非物質文化遺產又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產品具有唯一性。當傳統藝術跟不上高速市場發展,就意味只能存在于邊緣生活中。以蜀繡為例,一件作品快則10多天完成,慢要數個月。在人才培養中這個過程更加漫長,而年輕人總希望今天入門,明天就能見到收獲。人才斷檔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共同面對的困難。

  現在我們就是要解決非物質文化遺產后繼無人的問題,傳統藝術口傳心授長時間才能出成果,孟德芝在蜀繡中已經算年輕的了。我們打算采用人才小型培養,比如由政府扶持聘請老師;另一種方法是讓非物質文化遺產進入中小學美術課本。

  蜀繡之守護 保護不能急功近利

  楔入語:“觀念決定命運”,這句話不僅適用于人,同樣適用于當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究竟以怎樣的眼光來看待瀕危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我們的關系,以及如何定位它們的市場價值與文化價值關系,將直接影響到它們的光復與未來的存在方式。

  雷音:今年3月,全省開始普查上報,經專家認定確定保護形式,無利用價值或者后繼無人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錄像、錄音后保存到博物館。現在第一期普查已經結束,明年開春進行第二期普查。經過這種方式,還要給予民間藝人一個認可,讓他們不再是單純的民間藝人,還有級別身份。另外上報項目有三種級別認定,給予不同的保護方案,國家將立法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

  楔入語:說到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我們無法回避一個問題:市場利益與文化價值的關系。以蜀繡為例,人才斷檔之下,以市場利益眼光審視它們,是一種蒙害還是成全?

  孟德芝:今年8月,我到瑞士參加文化交流活動,去時帶了口紅盒、繡花包等蜀繡小物品,共有好幾百件。這些東西在成都只能賣到20多元錢,但是在瑞士要賣100多元人民幣,老外很喜歡,幾天就賣完,說這是真正的藝術。我還發現國外至今沒有蜀繡窗口,我很想有個賣場來展示,但是沒有能力完成。工作室成立后也感受到蜀繡市場潛力很大,很多定貨不敢接,一個人時間有限完成不了。我認為讓蜀繡走出去不是壞事,但不能離開政府扶持。

  雷音: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的宗旨是先搶救,后保護,再合理利用傳承發展。

  新聞鏈接:蜀繡有3000多年歷史,起源于川西平原,為古巴蜀和四川刺繡統稱。1915年,四川勸業局刺繡藝人張洪興等人繡制動物四聯屏,首次參加“巴拿馬賽會”榮獲金質獎章;1981年,長4.4米、高1.7米,共計32條鯉魚的巨幅雙面蜀繡“芙蓉鯉魚”布置人民大會堂四川廳,受到國家領導人高度評價;1983年,蜀繡精品“蜀宮樂女”被法國博物館收藏。
二維碼
QQ
電話
13980803583
郵件
jinmaxiu@163.com
地址
浣花香大廈7樓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