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企業家李涌表示,將在成都開設20家
蜀繡(xiu)專賣店,下一步將進入上海世博會
盡管在市場化之路上步履蹣跚,“成都名片”蜀繡依然被嗅覺靈敏的風投基金看好。“目前已經基本談妥,首輪融資3000萬元。”昨天,剛剛從北京返回成都的民營企業家李涌對本報記者說。據悉,這也是風投基金首次進入蜀繡這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領域。
市場表現不如蘇繡
此前,“養在深閨”的已經吸引了一些民營企業家的眼光。兩年前,在休閑食品領域獲得成功的成都企業家李涌,率先組建了首個規模化生產蜀繡的民營企業四川天府蜀繡公司,邁出了小心翼翼的第一步。如今,嗅覺靈敏的風投基金開始大踏步前來。
“目前正在談的有來自海外的凝力資本和來自國內的九鼎投資,此外還有本土的成都工投。”李涌說。在他看來,蜀繡市場潛力巨大,缺乏的只是市場化的運作手段。
同為中國“四大名繡”的蜀繡在市場上的表現遠不如蘇繡,年產值才幾百萬元,而行銷海內外的蘇繡則超過10億,差距之大令人慨嘆。那么,風投基金看好哪一點呢?“蘇繡已經成功,我們現在進入肯定晚了。正因為蜀繡還沒有做起來,我們才有機會,否則也不會投資。”上述風投公司之一的某風投公司項目負責人張先生對記者表示,蜀繡的市場廣闊,除了傳統的旅游市場,還有禮品市場、家裝市場等。“我們投資蜀繡這件事已經基本敲定,但具體金額不便透露”。
降低蜀繡生產成本
李涌表示,這筆融資將主要用于擴大生產規模,將蜀繡的生產成本降下來。因為一直以來,蜀繡全靠手工繡制,其生產周期長、成本高,導致了其價格偏高。
此外,李涌還決定在成都開設20家蜀繡精品專賣店,選址重點在一些旅游集散地。下一步,他還將在北京、上海等主要城市開辦蜀繡專賣店,將這張“成都名片”撒向全國。
李涌此次去北京,專程參觀了奧林匹克公園內的蘇繡專賣店。“里面人擠人,絕大多數是老外。在他們看來,中國的刺繡太神奇了,一件蘇繡賣30美元~50美元是比較便宜的,都搶著買。”
雖然錯過了北京奧運會,但李涌已經將目光瞄準了2010年的上海世博會,他表示“蜀繡必須向蘇繡學習”,屆時也要把蜀繡專賣店開入上海世博會。
除了投錢,風投基金也提出了一些合理建議,比如蜀繡的圖案為什么老是熊貓和鯉魚呢?再比如,希望蜀繡的高端化產品可以嘗試打造成理財產品,以滿足收藏者和投資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