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品采購的七大誤區
發布日期(qi):2016-09-14 10:45:01 訪問次數(shu):1578

年底(di)降至(zhi),又(you)到了禮品的采購(gou)旺季。錦繡瑪禮品認為恰到好處的選擇禮品才能有效的向收禮者傳遞感情,表達感謝之意。但很多時候,采購者往往費盡心思選購的禮品卻得不到受禮者的認可,究其原因才發現很多采購者在采購禮品過程中進入了采購禮品的誤區。
誤區一:以自己的喜好來采購。
很多禮品采購商在選擇的時候自我意識強烈,以自己的興趣愛好來選擇禮品,這往往適得其反。一定要站在客戶的立場上考慮問題,受禮客戶的地位、職業、性格、性別、年齡、文化程度、愛好等都是我們要考慮的因素,若不注意,很容易送禮送出笑話。
誤區二:包裝極端,要不簡陋要不奢華。
很多采購商在采購禮品時會走入這樣一個誤區,禮品好包裝無所謂。或者是送禮品就是送包裝,包裝一定要奢華。這樣的極端想法是非常不可取的。精美的包裝是可以提升禮品檔次的,但是必須物有所值。同樣好的禮品也需要精美的外包裝來襯托。包裝和禮品本身的價值不要給受禮者太大的心里落差,適中就好。
誤區三:多送效果就好
不同的場合,不同的禮品,數量加倍,效果不一定加倍,所以送禮者在送禮時,認為禮品數量加倍,效果就會加倍,多送效果就好是一個送禮的誤區。比如會議禮品,很多人都會攜帶不了太多東西,公司送品牌的、這種占用空間小且品牌知名度高的禮品,既方便攜帶且送禮有面子。就比送一堆體積大又笨重的食用油要好的多。
誤區四:送了禮受贈者就一定買帳
送禮一定要考慮受禮者的感受,包括宗教信仰。否則受贈者不一定會買你的帳,反而讓受禮者反感你的行為,那就得不償失了。比如你送給基督教信徒一尊佛像,我想哪個受禮者也不會買你的帳。
誤區五:一種禮品送天下
張小姐他李小姐同為某企業的銷售代表,只是負責的銷售區域有所不同,兩個區域的經濟狀況,客戶情況并無多少差異,但是張小姐的銷售業績卻總是遠遠大于李小姐,很長一段時間讓大家摸不著頭腦,找不到原因。直到中秋節來臨前,給客戶贈送禮品時,部門經理才找到了原因所在。
原來這個企業在重大節日都會重要客戶送去一份禮品,在每次送禮時張小姐總會根據不同客戶的情況,選擇不同的禮品,投其所好,因此也深得客戶的尊敬他感激。而李小姐是一種禮品送天下,對任何一個客戶都是一款禮品,客戶對李小姐也心存感激,但是總覺得缺少了點什么,送禮似乎只是合作上的一種營銷手段,而非有人情味道的關愛。所以,張小姐的銷售業績大于李小姐的就是理所當然了。
案例中的李小姐走入“一種禮品送天下”的送禮誤區,很多時候,這個禮品根本不適合此受禮者,因此讓受禮者無法感受到禮品所傳遞的情感,感受到僅僅是一種商業模式下的冰冷的營銷手段。同樣是送禮,禮品同樣帶著營銷手段的面具,為什么張小姐的受禮者就看不到營銷手段的面具呢?
一種禮品送給所有的禮贈對象,是送禮的大忌,多半不能起到送禮的效果。即使一種禮品送天下有節約成本,操作簡單等等諸多的優勢,也希望送禮者不要采取這樣的送禮方法。
誤區六:價值高的禮品,效果一定會好
過年了,小王想給老板一件禮物,以表達自己對老板培養自己的感恩之情。想來想去送什么呢?于是買了一件價值好幾天元的鍍了金粉的紀念品,興致勃勃地送給老板,滿以為老板會非常喜歡,但是收到禮品后,老板的臉上反而閃現出一比不知所措的尷尬神色。
之后的工作中就更加尷尬了,一次公司搞一個活動,老板將策劃創意給了更有經驗的小趙,老板只是覺得小趙更合適做這項工作,并無它意,可是小王心里不好受了,我既然送給老板你這么貴重的禮物,就是希望你能多關照我,多提拔我,你竟然……
禮品太貴了,受禮者反倒尷尬,適當的禮品才能起到最好的效果;如果這次送的禮品已經貴到這個地步,下一次再送什么?送比這更貴的恐怕雙方立即都恐慌了;送禮品,要注意留有余地。
誤區七:不注重禮儀
“ 發福利,發福利了!”又到一年三月八,某企業的女員工們樂壞了,個個笑臉相迎地三個一起,五個一群去市場部領福利品,進去后,采購部的王經理扯著嗓子喊:“排好隊,這邊凳記了再拿,誰沒有經過允許就隨便拿東西!放下!”這邊好奇地對著禮品包裝查看的王大姐臉頓時紅成了兩片豬肝,恨不能找個地縫鉆進去……
很多采購商無意間就會走入一個誤區:選好禮品就可以了,禮贈方式、禮儀不用太費心。案例中禮品采購部的王經理,學過精心挑選給員工買回了福利,員工也是喜氣洋洋,懷著一顆感恩的心來領取,結果就在這最后一個環節卻出了問題。
選好禮品只是完成了禮贈過程的一半,好的禮贈方式他禮儀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將禮品雙手捧給員工、客戶,再說一句祝福的話,這樣豈不是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