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蜀繡中心 > 單面蜀繡 > 裝框蜀繡

蜀繡發展 地震兒女

發布日(ri)期(qi):2016-09-20 15:19:06 訪問次數(shu):2332

蜀繡發展 地震兒女

       民(min)國后(hou),蜀繡(xiu)雖然不再繡制朝衣和貢(gong)品(pin),但(dan)繡制日(ri)用(yong)品(pin)的(de)范圍(wei)卻越來越廣(guang),幾乎包(bao)括(kuo)人們日(ri)常生活的(de)方方面面。小到幼兒的(de)披衫、鞋帽(mao),大到結(jie)婚時的(de)床上用(yong)品(pin)、室內裝(zhuang)(zhuang)飾品(pin)及(ji)饋贈酬酢用(yong)品(pin)。隨著刺繡范圍(wei)和題材(cai)的(de)推廣(guang),蜀繡的(de)裝(zhuang)(zhuang)飾性也進(jin)一步提高,采(cai)用(yong)歷代(dai)名畫(hua)作圖稿的(de)作品也大量涌現。抗戰時期,文化中心南遷,許多畫家和技工來到成都,為蜀繡的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的(de)發展也(ye)遭受(shou)過重大(da)的(de)挫折,“文(wen)(wen)革(ge)”中,許(xu)多優秀的(de)民(min)族文(wen)(wen)化遺產被作為“封、資、修”的(de)東西加以批(pi)判。也不例外(wai),從事的藝人(ren)甚(shen)至被誣(wu)為“為帝王將(jiang)相(xiang),才(cai)子佳人(ren)服(fu)務”,致使刺繡(xiu)行業轉產,刺繡(xiu)工人(ren)改行另謀生路。著名(ming)的成都蜀繡廠,在那時也(ye)處于(yu)(yu)關閉和停產(chan)的狀態(tai),這家專(zhuan)業(ye)(ye)生產(chan)蜀(shu)繡的集體所有制企業(ye)(ye)成立于(yu)(yu)1951年(nian),當時稱蜀(shu)光刺(ci)繡廠和群力刺(ci)繡廠,專(zhuan)業(ye)(ye)人(ren)員達到450人(ren)以上。主要產(chan)品(pin)有日用品(pin)和欣賞(shang)品(pin)兩大(da)類,日用品(pin)包括披風、抱裙(qun)、枕(zhen)套、被面(mian)、床單、衣(yi)服、手(shou)巾、帷屏、彩帳等(deng),欣賞(shang)品(pin)則有中堂、斗方、繡屏等(deng)。


蜀繡人物
    1971年以后,成都蜀繡廠開始恢復生產,那些改行從事其他行業的刺繡工人也紛紛返廠,重新拿起自己心愛的刺針和繡框。1981年后,蜀繡有了較大發展,除蜀繡廠專業從事刺繡的工人外,農村郊縣加工刺繡的人員迅速增至七、八千人,蜀繡事業又迎來了一個明媚的春天。1982年的中國工藝美術品第二屆百花獎評選,以及1985年的巴黎博覽會,蜀繡都贏得了極高的榮譽。
    蜀繡遍布四川民間,70年代末川西農村幾乎是“家家女紅,戶戶針工”,人數達四五千之多,相當于刺繡工廠在職職工的15倍。她們除刺繡被面、枕套、頭巾、手巾、襯衣、桌布等幾十個品種外,還積極生產外貿出口的生紡繡片、繡屏等。繡品仍保持濃厚的地方特色。蜀繡這一傳統工藝的發展,時常得到畫家的大力支持, 如《薛濤制箋圖》繡屏,就是畫家趙蘊玉提供繡稿,由刺繡工藝師加工再創造的一幅佳作。它還采用"線條繡",在潔白的軟緞面料上運用暈、紗、滾、藏、切等技法,以針代筆,以線作墨,繡出來的花紋線條流暢、瀟灑光亮、色調柔和。不僅增添了筆墨的濕潤感,還具有光潔透明的質感。


上一信息:精品蜀繡風景圖

下一信息:成都刺繡 太陽神鳥

二維碼
QQ
電話
13980803583
郵件
jinmaxiu@163.com
地址
浣花香大廈7樓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