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繡與蘇繡、湘繡、粵繡并列為中國四大名繡,以其獨特的風格和精湛的技藝馳名中外,被譽為“東方藝術明珠”。
蜀繡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富。蜀繡技藝巧奪天工,蜀繡產品精美絕倫。蜀繡起源于川西民間,是巴蜀地區民間手工刺繡的統稱。蜀繡產品大致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被面、被套、繡鞋、圍巾、桌布等實用品。這類產品過去以手繡為主,后來逐步被機繡、電腦繡代替,只有極少量的精品仍然在使用手工刺繡。另一類是欣賞品,主要有單面繡、雙面繡、“三異繡”等,全部采用手工刺繡。蜀繡雙面繡技藝精湛,產品精美,集中體現了蜀繡這門傳統技藝的精髓。
蜀繡雙面繡以白色或淡綠色的尼龍紗作底料,用經過處理的蠶絲線手工刺繡,最后配上紅木雕刻的木框,可制成圓屏、座屏、條屏等多種洋式的繡品。蜀繡雙面繡題材比較廣泛,花鳥蟲魚,山水人物都可入繡。六十年代后期,已故全國工藝美術大師彭永興首創“芙蓉鯉魚”雙面繡,改寫了蜀繡只有單面繡的歷史。此后,經過蜀繡藝人閃的不懈努力,基本上形成了“鯉魚”和“熊貓”兩大雙面繡系列。這些產品為提高蜀繡技藝,傳承巴蜀文化起到了較大的作用。
但是,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程度的擴大和年輕一代的成長,以中國畫為主流的蜀繡雙面繡題材出現了“審美疲勞”,被人們戲稱為“幾十年一個樣”,“除了熊貓就是鯉魚”。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經濟面前,蜀繡的發展面臨嚴峻的挑戰。
無疑,蜀繡雙面繡應該繼續保持以“芙蓉鯉魚”、“九寨溝熊貓”為代表的主流題材,但同時也要適應時代的變化,努力開拓創新,不斷豐富其內容。
蜀繡雙面繡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拓寬題材:
一是四川的人文景觀。四川是一個旅游大省,自然文化遺產資源豐富。九寨溝、黃龍、峨嵋山、青城山都江堰等風景以及成都的杜甫草堂、武候祠、望江樓等名勝古跡都商以成為蜀繡雙面繡的素材。
二是中國歷史上的著名人物。四川人文薈萃,英雄輩出。李白、杜甫、蘇東坡、諸葛亮等文人雅士以及鄧小平、朱德、黃繼光等領袖或英雄人物都可以成為蜀繡雙面繡創作的內容。
三是珍稀動物。除大熊貓外,四川的金絲猴、馬雞以及各種名犬、生肖可以形成蜀繡雙面繡新的系列。
四是卡通人物。中國古典文學《西游記》、《封神榜》、《山海經》以及其他神話、童話故事中的人物很愛年輕人的喜愛,如創作成雙面繡在青年節一代中應有一定的市場。
五是現代人物肖像。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部分先富起來的人開始追求生活質量。如將結婚照、祝壽肖像等制作成雙面繡,可以得到部分高收入者的青睞。
專業從事蜀繡工藝品研究、教學、制作的“成都夢苑蜀繡工藝美術大師工作室”近年來在拓寬蜀繡雙面繡題材方面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如設計制作的雙面繡對屏“龍鳳”,一龍一鳳,成雙配對,小巧玲瓏,相映成趣,是婚慶致喜的佳品。設計制作的仿雙面繡“太陽神鳥”將中國文化遺產標志,成都金沙遺址中出土的金箔神鳥作為創新題材,引起了專業人士的高度關注。還有新創作的“名犬系列等有望在“狗年”取得新的突破。
在繼承傳統技藝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是蜀繡事業興旺發達的內在動力。只要蜀繡藝人們解放思想,開拓前進,一定能使蜀繡這門傳統技藝奇葩煥發出新的更加奪目的光彩。